Search

沒有翻譯會跟原文一模一樣,我們也只能期望翻譯在少數幾個經過挑選的面向和原文相似。⋯⋯如果意義和效力保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沒有翻譯會跟原文一模一樣,我們也只能期望翻譯在少數幾個經過挑選的面向和原文相似。⋯⋯如果意義和效力保持一致,且在數目有限的其他層面,一段翻譯被認為和原文相似,那我們就有對應了。譯者是一種特殊的媒人⋯⋯並非所有譯者都做得很好,也很少譯者有那種時間和餘裕等待最好的對應到來。
以上內容節錄自英語世界重要的翻譯家大衛·貝洛斯寫的一本談論翻譯的書《你的耳朵裡是魚嗎?》408~409的內容。

身為讀者,我自己在看別人的譯書時,有時候也會覺得某一個字、某個句子可以譯得更好,但我不會因此就覺得自己比該譯者厲害,只是作為自己練習翻譯思考的方式。
因為當我身為讀者時,我可以跳過書中最艱難的部分,只針對自己有把握的部分去「挑剔」。但譯者比須在有限的時間內,處理整本書中許多難關。也許就是翻譯家大衛所說的,「很少譯者有那種時間和餘裕等待最好的對應到來」。任何事都是從無到有的階段最困難,在別人的譯文基礎上,只挑自己有把握的部分「改善」,無疑簡單多了。
我會一直提醒自己,不要在看別人譯書時,覺得有些句子自己可以譯得更好,就認為自己更厲害,對自己的翻譯能力產生錯誤的評估。
當然在這種自我學習的過程中,不需要有「同行相輕」的罪惡感,這是正常現象,因為我們站在別人的肩上,當然就更高了。
更何況,即使我們自認是「最好」的翻譯,別人也會覺得不怎麼樣。
這就是我們說的,翻譯沒有標準答案,而且因為每個人的見解不同,標準不同,沒有人人都滿意的「完美」翻譯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翻譯就像一座深海,以為自己快接近海底,其實還只是在表層浮浮沉沉
工作聯絡,請寄至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